來源: 搜狐汽車
【編者按】最近無人駕駛在美國連惹兩樁致人死亡的車禍,再度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核心問題是如何在改變汽車控制方式的最新技術革命中保障行駛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無疑,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極大提高汽車行駛安全,大大降低公路交通死亡率。但這項技術革命完全不同于前一、二十年用于節能減排和安全的各種電子技術和裝備。其最大區別在于汽車轉向盤和制動裝置依然掌握駕駛員的手腳之中,而最新的汽車技術革命旨在取消轉向盤和制動踏板。因此,在這一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技術保障措施和嚴格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盡可能地安全實施。
2016年4月,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宣布《國際道路交通公約(維也納)》中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修正案正式生效。這是無人駕駛首次在國際法律層面得到認可:駕駛員可以選擇將其駕駛職責交給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明確地被應用到交通運輸之中。
之后,汽車工業發達諸國都有相關類似法律法規出臺,并制定了不同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條件。中國作為汽車工業后發國家,在新能源智能駕駛汽車的創新研發領域內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與此相配套的法規體系建設步伐正在同步進行。2017年6月,我國首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啟動。同年12月《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的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發布》。今年3月1日,《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發布。3月中旬,《重慶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管理細則(試行)》出臺。
但也有人說,“自動駕駛事故頻出,致使該項技術革命的進程蒙受陰影,現在自動駕駛處于了低潮。”其實不然,單就我國的情況看來,就絕非如此。先不說測試區的測試并未停止,最新情況時福建給百度和金龍頒發了首批自動駕駛路試牌照。其中金龍阿波羅客車可以進行無方向盤的完全無人駕駛測試。天津港內的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已經達到L4級已經在港區內實現精確停車和集裝箱裝卸。
同樣在美國加州,最近其公用事業監管部門宣布,允許Waymo等自動駕駛汽車獨自接送普通乘客,而無需配備司機。隨便說一下,我國已有14家車企在該地獲得了公路測試號牌,約占總數的31%。在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有挫折、有代價,因此,科學態度和法律建設(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方面還必須給以充分保障,這是確保人類美好生活夢想實現的關鍵。
文章作者:久陵
汽車財經網出品,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上一篇:趙東升任銷售公司副總經理 推進一馬價值營銷2.0戰略深化 下一篇:高寒高海拔 騰勢500接受挑戰開特斯拉長途旅行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選擇智能汽車,請務必看下這些指數是否合格
90后援藏電力干部 跨越3600km只為北汽新能源EX3